当前位置: 清风网主页 > 经济民生 >
经济民生
岁月无声 唯“事”能言
时间 :   2021-01-09 20:21 来源:   清风网 作者:   周满荣 一审:周满荣   二审:宁基   三审:周秋连
“我不太会说话,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帮助,工作队对我们的好,我们都会永远记在心里。”刚从铲车上走下来,额头上挂着珍珠般汗水的玉素甫·艾则孜腼腆而坚定的说。
 
玉素甫·艾则孜,一个23岁的年轻小伙子,为何在短短的2年里,从识别为贫困户到甩掉“贫困户”的帽子,再升级为致富带头人。他这2年时光的蜕变,到底是机缘巧合还是另有“神”助。
 
家遭病魔财亏空  一蹶不振无盼头
玉素甫·艾则孜一家7口人,哥哥不幸在车祸中死亡,妈妈和妹妹患有疾病,2017年为给妈妈和妹妹治疗,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,看着家里情形,原本就性格内向的玉素甫·艾则孜开始变得沉默寡言、日渐消沉。看着儿子一天天的无精打采,爸爸艾则孜·尼亚孜焦急万分,却无计可施,一家人的日子开始变得凄凉、无助。
 
正如艾则孜·尼亚孜回忆时说:“当时妻子和女儿因为身体原因,花了很多钱,导致家中非常的拮据,在看着儿子的模样,我除了难过、流泪,剩下的就只有不断的抽烟来麻痹自己的神经,再没有办法,有时候,我甚至有放弃的冲动。”
 
小“部队”有大能耐  满血复活换新颜
有这样一个6人的小队伍,他们肩负着党和政府赋予他们“访民情、惠民生、聚民心”的使命,扎实在村开展走基层、知民忧、解民困、实民愿的暖心之举。
 
玉素甫·艾则孜一家艰难的局面,正是在这支小队伍开展日常走访时,发生了转折。现在,凡是去过亚吐尔村4组村民艾则孜·尼亚孜家走访的干部,无一不对眼前看到的巨大变化感到震惊,整齐的院落,崭新的家具,现代化的设计,10余头牛,50余只羊,圈中还有许多觅食的鸡和飞舞的鸽子,1辆大型的铲车和1辆收割机在庭院内随时待命……
 
“啊”、“牛”、“厉害”……说不完的感叹,道不尽的夸赞,这是许多人不禁从嘴里迸出的,对玉素甫·艾则孜一家在党的关心关爱下、在工作队的倾力帮助下,通过自己踏实的劳动换取的劳动成果的最大肯定。
 
“因为我和孩子身体的原因,用光了家中的钱,家人不懂技术,当时除了种地,在没有其他挣钱的途径。直到那天,我记得特别清楚,我们的工作队队长、第一书记来我家走访,看到我们的情形和了解情况后,他一边安慰我们,一边告诉我们不用担心,现在党的政策很好,他们到村来,就是为执行党的政策而来的,他会想方设法帮我们渡过难关。”玉素甫·艾则孜的妈妈吐热汗·尼亚孜不时用手巾擦拭着脸上的泪水,感动的说。
 
在妈妈擦拭泪水时,玉素甫·艾则孜接过妈妈的话,鼓起勇气继续说道:“工作队始终将我们的事情放在心上,一直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,一有培训的机会,就会第一时间安排我们去学习相关的农业技术和机器操作技术,让我们学会一门技术,通过学习,我拿到了好几本证书,现在可以开挖土机、铲车和收割机。还有平时他们也积极为我们寻找工作岗位,我的妻子能在阿克苏纺织厂上班,也多亏了工作队。从那以后,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,我们现在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。”
 
不言以事能印证  号召他人跟党走
艾则孜·尼亚孜说:“下一步我自己打算和妻子在家中养牛羊,儿子在外面开铲车,儿媳在阿克苏纺织厂务工,我们不懂文化,但是我们知道惜恩、感恩,我们会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取得的成果,宣传是谁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和信心,指引我们朝着致富的方向不断前进?是谁协助我们一步一步摘掉‘贫困户’的帽子?是谁随时关心着我们的衣食冷暖?他们就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,他们是真心为我们老百姓办事实、解难事的党和政府”。
 
基层的工作好与坏,主要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。亚吐尔村不乏有像玉素甫·艾则孜一家类似的情况,他们都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,摆脱了自己贫困,家庭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。
 
现在,无论走在哪里,玉素甫·艾则孜还是一如既往的很少与人交流,但是他脸上挂满的笑容,已经说明了一切。(拜城县委办:孙涛)